直播精選|科技讓保險與貨運物流雙向奔赴
疫情之下,貨車司機的生存狀態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成為當下公路貨運的縮影。服務區關停、通行證失效、油費上漲、運力下降……物流企業面臨經營困境。據中物聯5月9日發布的《中小微物流企業經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貨運物流企業經營收支壓力明顯增大,收入增長不足而成本壓力加大成為普遍現象,過半企業出現虧損。

發揮保險科技優勢 為貨運、險企雙向賦能
通過分析貨運實時動態信息,結合深度學習和先進算法,中交興路發現疫情期間多拉快跑的情況顯著增加。路上的車少了,但司機開得更快了。為了快速從A點到B點,并盡快在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完成運輸任務,司機普遍減少了中途休息時間,運營風險大大增加。
在車險領域,保險公司一直對重載貨車保險業務愛恨交織。車均保費高,承保有助于保險公司迅速擴大業務規模。但重載貨車經營情況復雜,事故風險高,稍不留意就有“賠穿”風險。重載貨車經營者和保險公司,兩者都需要科技保駕護航。
中交興路是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單位。貨運平臺由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推出,是12噸以上重載貨車的國家級監管平臺。通過挖掘700萬輛12噸以上重載貨車的營運需求,中交興路洞察痛點,提供自動化監管、輿情信息提醒、精準信息下發、位置軌跡查詢等多項服務,已累計提供駕駛風險提醒服務超過85億次,對超速的糾正率超過97%,疲勞駕駛的糾正率達到57%,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貨車司機的人身財產安全。
而基于重載貨車車聯網數據和保險行業全量車險承保理賠數據,中興交路探索出“4+1全量合作模式”系統解決方案。“4”是指四項風控服務,即保前風險測評、保中風險預警、保后理賠支持,以及車隊安全管理增值服務。其中,保前風險測評,可精準測評車輛風險,幫助保險公司精準定價;保中風險預警,通過AI技術實時為車輛提供基于駕駛、路況、天氣等多類型的預警提醒,及時糾正司機行為,降低出險率;保后理賠支持,通過車聯網大數據技術幫助保司勘察核賠有據可依,理賠效率和成本控制雙提升;車隊安全管理增值服務,即為保險公司提供下車隊、安全培訓等多形式增值服務,增強投保方承保方黏性,以及貨運從業者的安全意識,全方位降低貨車風險。而方案中的“1”則是指“聯合展業精準營銷”的生態產業布局,中交興路與保險司共創大貨車保險相關的創新產品,并以經紀服務推進保險營銷服務一體化進程,實現聯合展業、精準營銷。方案覆蓋運營、道路、駕駛、業務四大類上百項動態風控因子,為投保車輛的風險測評提供多維度指標,讓險企從源頭主動風控,提前介入優化業務結構。
基于海因里希法則 強化保中風險減量
4+1模式中,保中風險減量是所有干預中最重要的支撐,背后的原理來自于海因里希法則的1:29:300,即1起死亡/重大事故的背后蘊含著29起輕傷/輕微事故,隱藏著300個不安全或違章行為。海因里希法則充分說明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第一要因,要減少或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必須糾正和改善日常危險駕駛行為。
據中交興路測算,如保險公司安全托管近30萬輛服務車輛,經過對危險駕駛行為風險減量管理,以嚴重危險駕駛行為糾正成功數量為依據計算,預測減少一般事故4.7萬次,減少重大事故1629次,按營業貨車案均3.4萬元(含交強)計,減少事故損失金額可達5541萬元。由此可見,物聯網、AI、大數據等科技對于物流保險的重要性。
“4+1模式讓中交興路成為行業內能輸出保前、保中、保后理賠反欺詐全流程經營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姬立冬透露截至2021年底,中交興路累計向行業提供查詢4600萬次,涉及640萬輛重載貨車,覆蓋90%以上的重載貨車業務,已服務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洋財險、國壽財險、大地財險等30余家保險公司,顯著提升了保險公司對重載貨車的風險評價和管理能力。
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為道路交通安全、貨運司機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而貨運事故率的下降也降低了保險公司賠付率,正向促進了營業貨車保險業務的健康發展。從愛恨交織到雙向奔赴,中交興路的“保險+科技”正在改變保險與貨運物流的關系。而在疫情特殊時期,保險科技也發揮了紓困解難的作用,讓奔波的貨運“孤勇者”們無憂在路上。